分类
标签
■ 无机涂料的华丽蝶变(三):技术换代与标准修订 2021-02-22 12:29:31
有人给无机涂料进行了技术断代,将无机涂料技术划分为三代或四代等,从最初双组分或单组分纯硅酸盐涂料,再到乳液型硅酸盐涂料,最后到硅溶胶型硅酸盐涂料等等。本文对此不予置评。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判定涂料产品是否属于真正的无机涂料,关键要看其涂层是以何种形式成膜,完全或主要以无机化合方式(包括共价键或离子键、配位键等)成键成膜的,就可以认为是无机涂料,而如果主要以传统有机方式(包括热塑共混和有机化学反应)成膜的就不应当认为是无机涂料。
当然,按照上述判定原则,最早期的硅酸盐涂料无疑是真正的无机涂料,但是由于其诸多性能指标的缺陷,在实际应用上的弊端突显,很难作为一种实用的产品获得广泛应用。而后续发展的乳液型硅酸盐涂料多数是失败的,即便使用硅溶胶改性的产品也离不开乳液,甚至是需要相当多量的乳液。而实际上,这些产品均难言“真正的无机涂料”。可以说这些产品路线是整个行业误入歧途,并导致了无机涂料失落的20年。
插个小故事,笔者早些年开始接触无机涂料时,曾跟某高校有一个无机涂料的产学研合作项目。这个项目给到学校,一位老教授对该项目的见解是,在她年轻时候就做过无机涂料,在这方面有比较深的造诣。而其思路或解决方案就是使用有机改性,即通过加入乳液调整无机涂料的柔韧性和成膜适应性等,称该方案是非常成功和成熟的。我不知道她是否真有其事,还是只是查阅了一些“文献”就如此一说。而实际上,且不论是否属于真正的无机涂料,即便是乳液型硅酸盐涂料,在配方技术上要能够做到足够优秀也是不容易的,主要是要解决相容性和稳定性问题。对于学院派教授或科研人员,不要说对涂料这种应用型精细产品在性能指标方面的特殊要求是否有充分的认识,例如施工性、稳定性、粘度、干燥时间等,仅是具体原材料的种类或型号、甚至是厂家的差别也往往是一道摆在其面前的难以轻松逾越的鸿沟。以乳液为例,用什么乳液、哪个厂家哪种型号?增稠剂、消泡剂等又各是哪些型号产品?配方用量、工艺步骤如何?不一而足。至于前面说的那个项目本身就无论结果,也就不了了之罢了。
上面的故事应该说是代表了一代科研和技术人员对于无机涂料的认识和见解。
如果一定要给无机涂料的发展历程划分一个阶段的话,笔者认为,在5~10年前兴起的纳米涂料概念就是一个很好的划分标志。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