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谈谈涂料的体积固体分与颜料体积浓度(一) 2020-05-21 10:07:42

        体积固体分(VS)、颜料体积浓度(PVC)可能是涂料行业的两个特有产品参数或概念,其中体积固体份属于产品参数,而颜料体积浓度属于配方参数。其实这两个参数本不属于同一类,也没有直接对比的价值,但是本质上还是关联的。

        不仅是对于涂料企业的技术人员而言,涂料销售人员,乃至下游行业的涂料采购、施工人员等都需要了解体积固体分的概念。尤其是在防腐领域,VS是一个避不开的指标。今天记然就先讲一讲这个体积固体分的参数吧。

        大家之所以关注涂料产品的体积固体分(VS),早期主要就是因为性价比,VS越大,相当于产品中有型物质越多,在相同的涂层厚度设计要求下,用漆量就少,你说吧,作为涂料采购能不去考虑这个因素吗。但是这个VS有点令人讨厌的地方在于,它实际上不是一个技术友好的指标。这里分以下几点来谈一下。

        (1)涂层的性能究竟是由什么决定的

        这里先讲一些题外的东西吧。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涂层?什么是涂料?显然如果这么问大家,不管是谁都能明白涂层和涂料的差别,但实际上很多时候,越是业内人员,越是不自觉地将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一个普遍的事实是,一旦涂装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涂料厂家可能会指出施工的不当,而施工方则坚持认为涂料有问题。似乎大家都有意地推卸责任,但谁也不觉得有何不妥。

        客观地讲,涂层的性能是由涂料本身性能以及施工质量两部分决定的。而在防腐涂装领域,涂层的性能是由涂层的配套设计和涂装技术要求决定的。

        可能很多人从没听过这种论调,也难以理解和接受。但记然并会不在此多作阐述。

        特别是在防腐领域,大家之所以都关注体积固体分(VS)的参数,其根本是由于涂层的配套设计中往往明确了各涂层的膜厚要求。而之所以会在涂装设计中明确膜厚指标,其根本原因又是出于一种基本认识——即涂层的膜厚越高,其防腐性能越好,或至少才有足够的保障。坦白讲,有这种观念也是理所应当的,尤其是作为涂装设计方而言,在无法控制涂料性能的情况下,控制涂层膜厚也是不得不为的事情。

        而将这种控制膜厚的做法由设计和施工方引入到涂料制造方是有些问题的。例如很多防腐涂料标准只是笼统讲要达到怎样的耐盐雾、耐酸碱性能等,但是不明确涂层厚度、配套等。OK,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涂料厂家怎么办?简单嘛,在做第三方检测时设计多道涂装,将总膜厚控制到正常的两倍再去测试,不信过不了。反正报告里面也不会标注测试膜厚是多少不是?然后拿这个检测报告给你看,是吧,产品质量杠杠的,所有指标都满足! 其实吧,做标准的参与单位和相关人员也是有意或无意而为之,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地,都将这个区域搞成灰色地带了。

    (二)体积固体分参数的价值究竟在哪里

        前面之所以讲一大堆题外话,就是想说明这个体积固体分的价值。里面涉及到的实际上不是产品的质量,而是各方利益的关系。

        真正探讨这个VS指标,离不开另一个指标:固体含量或称固含,其实涂料行业更确切的提法是——不挥发分含量。

        作为技术人员,尤其是一线的配方设计和试验人员,肯定更乐意使用固含量这个控制指标来设计配方。因为这符合配方设计上对材料参数的直接认识和计算习惯。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国内仍然有很多涂料企业对于产品技术指标的标示上,只使用固含量指标,而不提体积固体分。因为理论上来说,固含量是可以直接从配方准确计算到得的,但体积固体分则是难以准确计算的。

        VS对于下游行业相关人员而言,恐怕只能停留在产品性价比和成本控制层面了。但对于涂料制造厂家而言,VS更多时候实际上是无效的。除了中间漆等个别产品,谁也不会将VS控制作为产品配方设计的核心指标,而且这个VS实际上并不是随意可调的,其调整幅度一般也就10%左右。在涂料产品标准中,更多的时候是对固含量有所要求,这是对的,因为这才是涂料行业自己为自己制定的产品标准,谁也不傻,谁也没必要为难谁,再说,VS与固含量也大体上是直接对应的关系的嘛。

        所以总结来说,体积固体分参数的价值在哪里?实际上,没有任何实际的价值。唯一的价值就是给下游行业和设计单位提供一个参考罢了,估计当初提出这个概念也是迫不得己? 这也是一个笑话。